冬病夏治
中醫(yī)學歷來注重預防,早在《內經》就提出了“治未病”的預防思想,。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指出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,不治已亂治未亂……夫病已成而后藥之,,亂已成而后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,斗而鑄錐,,不亦晚乎。”體現(xiàn)了未病先防,、既病防變和病愈后防止復發(fā)三個方面的防病思想,。“冬病夏治”就體現(xiàn)了這一觀點。
所謂“冬病”,,就是在冬天易發(fā)的病,,這種病的易發(fā)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,常見的癥狀有:手足冰涼,,畏寒喜暖.怕風怕冷,,神倦易困等,屬中醫(yī)“陽氣不足”,。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,,睡覺也要蓋著被子,穿著襪子,。夏天不敢穿裙子,。 “冬病”還包括遇寒就加重的的疾病,如哮喘,,反復感冒,,過敏性鼻炎,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。腸胃性感冒,,腸胃虛寒等。
冬病夏治是傳統(tǒng)中醫(yī)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,,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(jié)氣的變化,,并依此制定出傳統(tǒng)的治療方法。根據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的原則,,由于夏季陽氣旺盛,,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,尤其是三伏天,,肌膚腠理開泄,,進行除寒排濁的經絡、穴位調理,,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,,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,,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,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,。此期間調理身體增強抗病能力,,從而達到防病、治病的目的,。
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,,如艾灸,中藥泡浴,,推拿,,中藥熏蒸穴貼等物理療法以及食療。
艾灸,,是借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,,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,來調節(jié)臟腑的陰陽平衡,,以達到治病防病,、養(yǎng)生保健的目的。
艾灸有六大功效:通經活絡,、行氣活血,、祛濕逐寒、消腫散結,、回陽救逆,、防病保健。
食療就是服用偏溫熱的飲食,。有人說,,大熱天的,再吃熱的東西,,那還不得心煩氣燥,。不錯,關鍵是服溫熱也有個服法,,我們可以熱藥涼服,。比如說紅糖姜湯水,本來是溫熱曖胃的,,但我們在暑天服用,,可以倒在塑料瓶中,,然后放到冷水里泡一下,,此時,我們雖然喝的是冷飲,,到胃里的時候卻是熱藥,。
哪些癥狀與體質在夏天調理效果好:
1.四肢不溫,,手腳冰涼厲害。
2.脾胃虛寒,,便溏,。胃口差
3.呼吸系統(tǒng),慢性支氣管炎,,過敏性鼻炎
4.不出汗
5.下肢浮腫
6.風濕及類風濕
7.皮膚敏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