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野生菌的危害
導讀:野生菌味道鮮美,,而且營養(yǎng)價值高,對增進健康,、預防疾病有很多幫助,。而吃野生菌也潛藏著中毒的危險,因此要知道食用野生菌的危害,。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食用野生菌的危害,。
食用野生菌的危害:
野生菌的種類很多,現(xiàn)在的季節(jié)又是產(chǎn)的季節(jié),。食用野生菌是高蛋白、低脂肪,、富含維生素,、礦物質(zhì)和膳食纖維的優(yōu)質(zhì)美味食物,有非常高的營養(yǎng)價值。但是別誤食用了有毒的野生菌,會造成中毒,嚴重者會導致肝腎功能,、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功能損傷,當前還沒有專門特效的藥物治療,死亡率很高,所以食用必須謹慎,。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食用有毒野生菌的危害。
1,、胃腸中毒型:通常的中毒癥狀是強烈惡心,、嘔吐、腹痛,、腹瀉等,毒粉褶菌,、臭黃菇和毛頭乳菇、黃粘蓋牛肝菌和粉紅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類型中毒,。已知的有80余種。
2,、神經(jīng)中毒型:中毒癥狀是精神興奮,、精神錯亂或精神抑制等神經(jīng)性癥狀。如毒蠅鵝膏菌,、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覺反應,。已知的有60余種。
3,、溶血型:主要癥狀是在1—2天內(nèi)發(fā)生溶血性貧血,癥狀是突然寒戰(zhàn),、發(fā)熱、腹疼頭疼,、腰背肢體疼,、面色蒼白、惡心,、嘔吐全身虛弱無力,、煩躁不安和氣促。此類中毒癥狀主要由鹿花菌引起,。
4,、肝臟損害型:主要是含有毒肽、毒傘肽的種類,如環(huán)柄菇屬的某些種,。引起這類中毒的20余種,。
5、呼吸與循環(huán)衰竭型:引起這種類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亞稀褶黑菇,死亡率較高,。
吃野生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:
1,、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類,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,。食用野生菌不要雜,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。
2,、采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,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(fā)生化學反應,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,。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,像食用牛肝菌,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,把毒性減低,以減少中毒發(fā)生的可能性。
3,、去市場買菌時,最好買曾吃過的,沒發(fā)生任何危險的菌子,買來后應炒熟炒透后再吃,。食用野生菌的危害
4、吃菌時不要喝酒,。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,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(fā)生化學反應,生成毒素引起中毒,因此,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,。
5、吃完菌后如感不適,有惡心,、頭暈,、嘔吐、看東西不明或幻視,、幻聽癥狀應立即前往醫(yī)院治療,萬一來不及就醫(yī),應立即采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,進行催吐,、洗胃、導瀉或灌腸等處理,盡快排除體內(nèi)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(zhì)的吸收,從而減輕中毒程度,防止病情加重,。經(jīng)過這些處理后,還要盡快轉送醫(yī)院診治,。
食用野生菌的誤區(qū):
1、菌子與銀器,、大蒜,、米飯一起炒或煮后,能使銀器、大蒜,、米飯變色的有毒,不變色的無毒,。這是最大的謬誤!菌類毒素是有機物,是蛋白質(zhì),不會與銀器發(fā)生反應,也不會使大蒜、米飯變色,。這個誤導是最危險的,致使許多人誤食毒菌!
2,、顏色鮮艷、外觀好看的有毒,不鮮艷的無毒,。這是不恰當?shù)?也不是識別野生菌有毒無毒的科學標準,也是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,。如紅菇科里的大紅菇,顏色鮮艷,但無毒,而且還是沿海地區(qū)如福建的產(chǎn)婦的補品,在云南市場上也常看到,。相反,顏色不鮮艷,、不好看的如肉褐鱗小傘、秋盔孢傘卻有巨毒,非常危險,吃了就要害人性命,。
3,、不生蛆、蟲子不吃、味苦,、有腥臭味的有毒,。其實不然,豹斑毒傘就常常被蛞蝓(鼻涕蟲)咬食,但有巨毒,而且很多毒菌會生蛆。
4,、菌體受傷后會變色,、流汁液的菌有毒。其實不然,群眾熟知的乳漿菌(奶漿菌),、谷熟菌,、松乳菇、紅汁乳菇,被撇斷或受傷時均會流出像乳汁一樣的汁液,在空氣中被氧化而變成藍綠色,但這些菌不僅無毒,而且味道鮮美;最典型的還有“見手青”受傷后會變色,但“見手青”是可以食用的,而且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。
5,、傘蓋上有疣、柄上有環(huán)和有菌托的有毒,。實際上不全如此,毒粉褶菌沒有這些特征,卻很毒,。但草菇既有菌環(huán)又有菌托,卻是美味食用菌;麗江、祿勸常見的被老百姓稱為“雞蛋菌”的橙蓋鵝膏,也有菌托,、菌環(huán),是世界著名的美味實用菌,法國大菜之一,因愷撒大帝喜食又被稱為“愷撒蓋傘”,。